怕不怕? 一年前還以為自己畢業後前途會一片光明,一年後的今天,這羣快要踏入社會的大學生,每一位都顯得憂心忡忡。他們都說:「我很怕」。面對著這羣聽眾,我應該分享甚麼? 我畢業時,正值一次金融風暴之後。我們這一代見證了香港第一次經濟倒退:企業在裁員、政府在減薪、醫院在削人手、業主跟租客在共渡時艱。當時我沒有害怕找不到工作,亦沒有戀棧找到的工作,因為由始至終我都很清楚自己要走的方向,為了追尋喜歡的工作方式,我想建立自己的診所,忠於理想。 對於身邊人來說,這樣的一個年輕人要開設診所,是在發夢。十個朋友中有十二個反對:「你有沒有舊病人作基礎?有沒有相熟醫生為你轉介?有沒有跟醫療或保險網絡合作?」以上統統都沒有。可能因為我任性,可能因為我大無畏,為了熱愛的工作,我的診所就是這樣由零開始。 開始在一個復活節,一個難忘的復活節。小孩子在家裡等待教育署的最新公佈,心裡在想:「我們還要繼續停課嗎?」那是2003年,我的診所在沙士中開業。怕不怕?在乎自己的心態。或許今後的大環境不會太好,但要是我們老被大環境牽著鼻子走,我們只會一世惶恐,所以縱使世界像關節炎一樣,結構上再殘破,病情再難癒,只要緊記勤力運動、自強不息,發作時總能克服過去。 (此文章曾見於都市日報)
- December 11, 2019
手腕中的三角軟骨(上)
手腕中的三角軟骨(上) 膝關節裡有塊軟骨,名為「半月板」。它可以在運動時受傷,例如足球員很多時會傷及這塊軟骨,不少人都聽過﹔原來手腕關節裡亦藏著一塊軟骨,名為「三角軟骨」,大家或會覺得較為陌生。它同樣可以因某些動作而受傷,引起手腕痛,而痛楚的位置就在手腕近尾指的一側。 會把手腕中這塊軟骨弄傷的,是生活上、運動上,或意外造成的手腕壓力和拉扯。最常見的是用腕力來提起重物時受傷,尤其是以手掌朝天的姿勢來提舉重物,例如合力搬抬一張大桌,便特別容易傷及這三角軟骨。這種創傷可由一次猛力的動作而引起,亦可以是累積得來的,例如搬屋一天後才慢慢地開始作痛。另一常見的意外是當跌倒時,手掌先著地撐著身體。大家可想像,跌倒時的自然反應必定是用手撐在地上,此時手腕是屈曲的,而在這一瞬間,其衝擊力很大機會會壓傷三角軟骨;還有一種意外是用腕力扭東西時扭傷,例如猛力扭開一個牢牢關上了的瓶蓋;在運動方面,網球揮拍的動作,加上擊球時的衝擊亦會對三角軟骨帶來傷害。 三角軟骨受傷,一般都不會有明顯的腫脹,但它帶來的痛楚會做成生活上很多不便。第一當然是手腕難以發力,有時連用手指按鹼液也會痛;手掌反向的動作也會有所局限,因此「扭毛巾」、「扭門鎖」等動作會很困難;還有的就是手掌不能用力支撐身體,例如要從座位上站起來,想用手掌幫一幫,撐一撐,根本辦不到。 說完病理,下次談談如何處理。 (此文章曾見於都市日報) 圖片來源:https://blog.beauty-place.com.hk/%E6%89%8B%E8%85%95%E7%97%9B/
- December 4, 2019
空手道與臀中肌
空手道與臀中肌 腰痛,有時不一定涉及脊椎毛病。腰痛,有時純粹是來自肌肉問題。其中一塊位於腰部範圍的大肌肉叫「臀中肌」,它可以引起腰外旁的疼痛。 臀中肌,顧名思義,它的位置是在臀部附近。臀部範圍有三塊主要肌肉,分別是臀大肌、臀中肌和臀小肌。而今天的主角臀中肌正是位於臀部外側,左右各一,大概就是「叉腰」時手掌會按著的地方。廣義上,這裡亦算是腰的一部分。最近遇上一位習空手道的病人,正受臀中肌問題困擾多年。他早年先由左側發病,後來連右側亦不能幸免,現在腰部兩旁都飽受肌肉疼痛的折磨,大大影響了場上的表現。他的臀中肌到底出了甚麼問題? 臀中肌有兩個功能:第一,當我們單腳站立時,它能夠穩定盆骨,以保持身體平衡。例如當你用左腳作重心來單腳站立,左面的臀中肌是需要努力地工作,不斷地用力,否則盆骨便會左搖右擺;第二,腎中肌能夠使大腿向外提起。例如當你將右腿向外提高離地,其實就是臀中肌在發力所產生的動作。這兩個功能在空手道的踢腿動作中扮演著重要角色。大家可想想,空手道有一種踢腿,就是以一腳作重心單腳站立,同時另一腳向外踢高,而且踢得很高,甚至可以踢至對方的頭部。這動作正正運用了臀中肌的兩個功能,左、右兩面各自表述。一個空手道運動員,每天要反覆進行這個練習數百次,難怪會勞累了這兩片臀部肌肉呢。 (此文章曾見於都市日報) 圖片來源: 網絡
- November 27, 2019
馬拉松最後準備
馬拉松最後準備 馬拉松盛事將至,來到最後階段,提提各位跑手,記得做好Tapering ( 減量訓練 ) ,這是獲取最佳時間的關鍵因素。 Tapering指逐漸減少練習路程以準備賽事,一般在賽前三星期開始。賽前不是要努力一點以提升狀態嗎?事實剛好相反,需知道真正比賽時的表現好壞,已不是「臨急抱佛腳」能改變的事。反而到了賽前三週,我們要讓肌肉休息以作修補和恢復,因為經過連月來的訓練,肌纖維多少會出現一些微創;同時,休息期好讓肌肉儲起足夠肝糖,這是比賽時的寶貴燃料。 一般而言,我們應安排最後一節的「長程訓練」在三週之前,如有恆常練習的話,這節長課可跑約30公里,然後便開始「減量期」。首先,首週的總訓練里數應減至約80 % ;到第二週,應減至50 % ;到最後一週,30 % 便足夠了。當然,一如平日練習,每週當中都要有一些休息日,不能天天跑;而且在這三週裡,不宜安排任何一課連續跑超過16公里。 來到最後兩天,又該如何準備?倒數第二天,應該輕鬆跑數公里,需時約15分鐘,這跟Tapering最後一週的任何一個訓練日差不多﹔而到了賽事前一天,則有兩種做法可供參考:第一是全面休息,好讓肌肉作充足恢復和儲起足夠肝糖;另一做法是同樣作輕鬆練習,這對有賽前緊張的選手幫助較大。有些跑手會在比賽前心情特別緊張,因而影響睡眠以致翌日的表現。數公里的輕鬆練習能有效減壓,但不會對身體造成太大消耗。 飲食方面,賽前應以高碳水化合物和低脂食物為主,以免消化時消耗太多能量;而食物種類應要熟悉,盡量不要吃平日較少吃的東西,以免出現敏感或腸胃不適;如果已有比賽經驗,或者在上次長距離練習前有嘗試過而又湊效的「餐單」,則建議使用相同方案,以迎接這次大日子。 (此文章曾見於都市日報) 圖片來源:https://www.harpersbazaar.com.hk/lifestyle/SCM-Marathon-Psycho-Preparation
- November 13, 2019
跳躍引起的膝痛
跳躍引起的膝痛 最近診治了一位女排球員,談到排球運動的勞損動作。 排球運動,尤其在攔網和扣刹這兩個環節上,需要大量的跳躍。人類跳躍動作並不是千篇一律的,舉例說,排球的跳動就跟羽毛球很不同了,羽毛球員跳起的動力主要是來自小腿後面的肌肉,而且膝部活動較少;反之,排球員在跳起前,一般都會先將身體蹲低一點,然後再彈起,這樣便利用了大腿前面肌肉的爆發力來躍動。當身體向下蹲時,膝部當然是屈曲的,因此這種跳躍模式,膝部的活動較多,負荷亦較重。 跳躍對膝部增加的負荷,主要是針對膝蓋下的一條筋腱。膝蓋骨,俗稱「菠蘿蓋」,學名「髕骨」。它的下方連繫著一條粗壯的筋腱,很容易便看得見,摸得到。當我們屈膝,半蹲身體,準備起跳時,這條膝蓋筋腱便會承受著很大的牽拉。研究發現,當膝部屈曲到60度時,膝蓋筋腱承受的拉力是最大的。而這個角度,恰巧就是排球員、籃球員等時常用作帶動起跳的屈膝幅度。研究亦顯示,這種反覆過量的牽拉,可造成膝蓋筋腱的發炎,甚至引起退化性的病變,繼而發展成慢性痛楚,揮之不去,對運動表現有著很大的影響。由於這種筋腱炎與跳躍有如此親密的關係,我們替它起了一個可愛的名稱──「Jumper’s knee」。 (此文章曾見於都市日報) 圖片來源: https://kknews.cc/zh-hk/health/b2l8m3n.html
- January 28, 2018
鼠蹊痛
鼠蹊痛 鼠蹊,對很多人來說,肯定是個陌生名詞。 鼠蹊,其實是人體上的一個部位,跟老鼠沒有關係。人的腹部和大腿間的接合處有一條摺紋,當大腿曲起時摺紋便會更明顯。因為它好像腹部與股骨〈即大腿骨〉之間的一條深溝,所以稱為腹股溝,這裡大概就是鼠蹊部位。 鼠蹊會痛嗎?會。鼠蹊痛可以有很多原因,首先要考慮一些內臟因素,例如泌尿及生殖系統、腸臟等。不過,這些毛病用不著找物理治療師。而前來找我的鼠蹊痛患者,大多是運動員,他們患的是由運動引發的鼠蹊痛。 有些運動特別容易造成鼠蹊痛,例如足球和羽毛球,以男性居多。有學者認為,男運動員較易患上此毛病,與其男女的腹股溝和會陰部分生理結構不同有關。但無論如何,足球、羽毛球等運動涉及大量的急速躍動、制停和轉向動作,期間更有踢腿動作,這些都是導致鼠蹊受傷的原因。 那麼,到底鼠蹊裡甚麼東西受了傷?二十年前,我們對此所知不多。但到了最近十至二十年間,隨著手術和內窺鏡技術的改進,研究人員發現這種令運動員受長期困擾的痛楚,很可能是由於鼠蹊深層的肌筋膜破損所造成。 足球和羽毛球的急速起動、轉向和剎停動作,需要大腿內側肌肉發揮強大的力量。然而,可能正是由於這些肌肉太過強壯,久之便把鼠蹊部分的肌筋膜拉傷,因為大腿內側肌肉是連接到鼠蹊附近的。這種鼠蹊痛相當惱人,基本上患者一運動便會痛,因此必須暫停訓練。物理治療方面,主要是強化腹內肌和盆腔肌,以穩定骨盆來抵抗大腿肌肉的拉扯。 (此文章曾見於都市日報)
- January 7, 2018
吃牛腩麻煩?
吃牛腩麻煩? 我家附近有一間粉麵店,它在牛肉漲價的此時此刻,牛腩食品仍沒加價,牛腩件數保持不變,例如牛腩河,我數過,從前是牛腩八件,現在仍是八件,值得一讚。 牛腩是很美味的食物,而我最喜歡牛腩中的牛爽。它是牛肚皮的腩位,連著一層膠質,爽而不韌,是腩肉中裡最好吃的部份。不過它面積很小,所以十分矜貴,而且不是每間粉麵店都有得吃。 我身邊有不少朋友吃牛肉但不吃牛腩。因為他們怕麻煩!怕牛腩絲藏在牙縫中,要費時清理!到底藏在牙縫中的牛腩絲是甚麼結構呢? 牛腩,是牛腹部的肌肉。肌肉組織的構造是一層包著一層的。好像粗電線一樣,假如你撕破最外面的塑膠層,裡面就是很多條較幼小的電線。這些幼小電線裡面又是很多條更幼細的銅線。同樣地,一塊完整無缺的肌肉,最外面被一層韌膜覆蓋著,這是「肌外膜」。而最內層就是千千萬萬條非常幼細的肌肉纖維,這是肌肉結構的最小組成單位。這些肌肉纖維包含著能夠製造動力的蛋白質橋樑,肌肉的收縮力量就是在這裡產生的。很多很多條肌肉纖維連繫在一起,再被另一層薄膜包著,這是「肌內膜」,但它們仍然是很幼細的,要用顯微鏡才能看到。然後,數以千計的這些由肌內膜包著的纖維再束在一起,被另一層所謂「肌束膜」包裹著,形成「肌束」。肌束當然比較粗,不用顯微鏡也能看得見。肌束的粗度,剛好會藏在牙縫之中。 (此文章曾見於都市日報) 圖片來源: https://new.qq.com/omn/20191014/20191014A0PQC300.html
- August 18, 2017
我是坐骨神經痛嗎?(下)
我是坐骨神經痛嗎?(下) 上星期談到類似坐骨神經痛的症狀,是可以由「梨狀肌綜合症」引起的。當這塊位於臀部深處的肌肉出了毛病,痛楚會始於臀部,甚至「扯」至大腿和小腿。有兩種情況較易觸發痛楚:第一是坐在太硬的椅子上。因為這剛好壓著梨狀肌﹔第二是走路久了後。因為走路時梨狀肌的活動可能增加對坐骨神經的壓迫。 對於治療「梨狀肌綜合症」,最快見效的是一些針對這片肌肉的方法,包括直接的伸展運動、臀部的深層按摩或針灸等。但不論那種方法,要緩解症狀一點也不難,難的是找出毛病的真正成因。梨狀肌綜合症背後的隱藏因素可能是周圍的肌肉,包括臀肌和腹肌太軟弱無力,當這些肌肉太薄弱時,細小的梨狀肌便被逼要分擔它們的工作,久之便出現勞損,這情況下我們要強化周圍的肌肉﹔另一可能性,是因腰部或盤骨關節的疾病而引起梨狀肌繃緊,這樣我們便要將治療針對腰或盤骨了。 (此文章曾見於都市日報) 圖片來源: https://kknews.cc/zh-hk/health/ygoorn.html
- August 18, 2017
我是坐骨神經痛嗎?(上)
我是坐骨神經痛嗎?(上) 很多人眼中的「坐骨神經痛」就是:從腰部開始,痛楚一直「扯」至大腿,甚至小腿部分。 不錯,以上的描述是坐骨神經痛的典型症狀,原因是坐骨神經在腰椎部分被壓著,而由於它是支配雙腿知覺的,因此受壓時痛楚會禍及腿部。不過,會造成這種痛楚的病況有很多,另一種是「梨狀肌綜合症」 梨狀肌是臀部深處的肌肉,左右各一。它外形如水果中的梨一樣,因而命名。梨狀肌可能出現的毛病包括運動時把它拉傷,或長期疲勞以至過度繃緊等。當它有所病變時,它本身會有痛楚,因此患者先會感到臀部深處有痛,但可能腰部一點不適也沒有。 假如問題持續,這塊肌肉亦會引致痛感遠達大腿的後方,我們稱這種衍生出來,並散佈在遠處的痛感為「牽涉痛(refer pain)」。另一可能性則是由於繃緊或腫脹的梨狀肌刺激到坐骨神經,使它遍及的腿部範圍也感到痛楚,此為之「假性坐骨神經痛」。 那麼,梨狀肌綜合症會在甚麼情況下最痛?我們又要如何醫治它?下期再續。 (此文章曾見於都市日報) 圖片來源: https://www.kenkou-chiryouin.com/zakot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