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完美的球窩
球窩關節,是人體關節種類之一,它描述了該種關節的形態:關節是兩條骨頭的連接處,當一方的形狀像球狀,另一方像窩狀,便為之球窩關節。可想像,球與窩的相連,剛好一陷一突,窩將球包著,天作之合,於是球可在窩裡靈活轉動,因此這種關節亦是最靈活的,可作各方向旋轉、屈伸。肩膊和大腿關節就是最佳例子。
不過,球與窩的形狀也會出現先天的不完美。舉大腿關節為例,即髖關節:大腿骨﹝股骨﹞頂部是一個球形,而另一方盆骨與它相連處則呈窩形,因此成了球窩關係。然而有些人的「球」天生不像球形,卻呈橢圓狀;另一些人的「窩」則太深,將整個球都緊緊地包圍著。以上兩種可能性,都會使髖關節在活動時出現太多摩擦或兩邊骨頭相互碰撞,尤其在一些要大腿屈曲的動作,如蹲身、抱腿等,繼而引致髖關節的損傷和過早退化,早期痛楚一般會在臂部或腹股溝出現,而且還可能會延伸至大腿。後期更可能導致一種痛症發生,其學名是「股髖臼夾擊綜合症」。
此病的診斷,是先要排除其他腰或盆骨毛病,以及內臟問題後,再利用X光檢查配合特別的拍攝角度,便可看出一些形狀不完美的髖關節,即股骨頭長得不像球,而呈橢圓;或髖臼太深,即窩得太深。
年輕時發現這形態差異對長遠健康有很大意義,因為患者可及早做好預防措施和針對性的訓練,以避免髖關節在未來數十年承受破壞性的損耗,造成退化關節炎,最終要手術換上人工關節。確診後的治療是甚麼?第一,病發期要消炎止痛,物理治療和藥物皆有用;第二,是以特殊運動強化髖臀肌,以對抗生活上對髖關節的耗損;第三是要避免做加劇耗損的動作,這要從生活上、姿勢上和運動喜好上作出改變。
(此文章曾見於都市日報)
圖片來源:https://blog.worldgymtaiwan.com/disease-prevention-shoulder-pain-caus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