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肺科物理治療
物理治療其中一個專項──「心肺復康」,包括心臟復康和肺部復康兩個部分。
心臟復康方面,主要針對患有心臟病,以致進行心臟手術後的病人,如「搭橋」、「通波仔」、血管支架、換心瓣,以致心臟移植等。對於以上病人,物理治療的主要目的是提升他們的心臟功能,方法是為他們度身設計一套「運動餐單」。心臟有毛病,甚至動過大手術,並不代表以後不能運動。反之,恰到好處的運動療程不但可提升心臟功能,還可降血壓、血脂、膽固醇和體重等不良因素,從而減低再發病之風險。不過,運動療程既要達標,又要安全,當中涉及不少學問,我們稱這療程為「心臟復康計劃」。計劃一般包含四個階段,循步漸進:從住院期的簡單關節活動和步行,到第二期病人定時返回醫院,在治療師和心電圖同步監察下進行訓練;然後就是自行鍛練的第三期,即病人可以在家中、社區或健身中心按計劃運動;最後階段當然是返回原來的工作和娛樂,重投正常生活。
肺部復康方面,它所照顧到的其中一種病人,就是動了大手術後的病人。動大手術,可能需要全身麻醉,因此手術後短期內,病人的肺功能都會較差,肺中或會積聚痰涎,嚴重的話可引致肺炎等併發症。物理治療於此時介入,目的是協助排去積痰和訓練肺功能。其方法是教導病人進行胸腔擴張運動,以逐漸回復原來的呼吸能力;第二是如何運用呼氣時的力量以咳出氣管中的痰涎。假如病人胸、腹部有手術後的傷口,我們還會指導他如何按著傷口,否則在咳痰時可能會造成劇痛;如果病人的咳痰力量仍然薄弱,我們會以「姿位排痰」和「拍痰」來輔助。方法是將病人側卧或俯卧於適當體位,讓氣道中的積痰往下慢慢流到喉中,再加上治療師用手於病人胸背部叩拍,以振盪痰涎,使它更易被咳出體外。
(此文章曾見於都市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