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泰物理治療診所

| EN

Suckers: How Alternative Medicine Makes Fools of Us All

Suckers: How Alternative Medicine Makes Fools of Us All Suckers是一本暢銷書。 『Alternative Medicine』是『另類療法』,指一些非正統的治療方式。作者Shapiro引述不少資料,指出多種另類療法是如何缺乏科學性,甚至已證實了它們吹噓的功效之浮誇,或功效根本不存在。被打落這個籃子的,還包括了我們的中醫和針灸。其他被批評得體無完膚的,還有在西方較流行的如同種療法、花粉療法等;而為香港人較熟識的則有足底按摩、脊醫、耳蠟和香薰之類。總之凡此種種施行者,在她眼中都是妖言惑眾的江湖術士。當然,認同與否讀者可自行判斷。 書中最強烈的論調,莫過於指出各種另類療法的反科學和反智。它們多起源於醫學時代以前,那時人類對解剖及傳染病學的認知很淺,對疾病的理解,往往只建基於壟統的宇宙觀和抽象的哲學概念,例如陰陽、五行等。這種科學時代以前的『智慧』,在中、西另類療法中皆有出現,湊巧都有相似的用語來標誌著它們與主流醫學的分別:身體某些內在『力量』的『平衡』、『和諧』;以『自然』的方法,『整全』地去治療身、心,並非只著重制約症狀……作者認為這些概念,早在歐洲中世紀的蒙昧時代已被摒棄,很奇怪今天仍有人擁抱著這些未有與時並進的思維,對它們仍舊有所迷思。 江湖術士欺騙世人,世人真的愚昧嗎?不,根據引述的數據,另類療法盛行的多是先進國家,用家主要是中產的知識分子,以中年女性居多。反科學、挑戰科學的缺陷,反撲歸真,再加上古代智慧的神秘面紗,對知識分子無疑是相當吸引,是一種很有型格的生活態度。 圖片來源: https://kknews.cc/zh-mo/health/vm3pzo2.html

兩招年輕人的頸痛運動

兩招年輕人的頸痛運動 有些人頸部肌肉特別差,工作時間稍長一點,頸便會感到酸軟疲倦,甚至產生痛楚,而痛楚更可延至兩邊的肩膊。這些人年紀一般都不算大,屬年輕上班一族,他們的不適多是發生在勞累過後,所以將近下班時分情況特別壞,而休息、放假便會好得多。從病理學而言,這種毛病並不是甚麼大問題,它主要是因為頸肌耐力不足所致。頸裡面有多組肌肉群,它們支撐著二十多磅的頭顱,因此假如這些肌肉太薄弱就會很易疲倦,甚至出現疼痛,就像要一個未經鍛鍊的人,去舉起二百磅啞呤一樣,他一定會叫苦連天。雖然肌肉乏力看似是小問題,但如果不作改善,頸椎肯定會受到牽連。年輕人,今天讓我來教你們兩招鍛鍊頸肌耐力的運動吧。 第一招是鍛鍊深層頸肌的,這有助穏定頸椎。方法是微微低頭,然後運用頸前方深處的肌肉,將下巴向頸拉,就如所謂的『縮雙下巴』動作一樣,不過力度不能太大,下巴只須輕微地向自己的方向拉便可以了。這個動作須維持20秒後才放鬆,重覆5次。 第二招是鍛鍊另一組較強大的表層頸肌。方法是先仰卧,然後頸前肌肉用力,使頭部升起離開枕頭,下巴被拉近到胸口,好像點頭動作一樣。升起了的頭部同樣要維持一段時間,大概10至20秒後放鬆回原處,重覆3-5次。 以上兩個運動每天可多翻練習,除非運動後有所不適。要注意運動時應保持正常呼吸。年輕的朋友,及早增強頸肌耐力,使它更能抵抗長時間的工作勞累,以保護脆弱的頸椎,這樣才不會提早退化。

腳底痛和腳趾痛

腳底痛和腳趾痛    從前我跟大家談過一種足底痛,其痛楚部位在足跟位置,即足底的後半部分,一般來說是由足底筋膜炎或足底骨刺所引起的。今天,我想談談另一種常見的足部痛症,其痛點則是在足底的前半部分,接近腳趾的位置。這些痛點如五角硬幣般大,痛楚於步行時才會出現,有時連鄰近的腳趾也會有刺痛感,可謂步步艱難! 以上這種「前足痛」,原來也跟我們的足弓形態有關。還記得以前談論過的「扁平足」嗎?它指的是足弓的下塌,使其失去應有的「拱橋」支撐,令足掌內側如鴨腳般扁平地塌於地上,這是很多人都明白的。不過,原來正常的足部除了有這內側的足弓外,還有一個「橫向足弓」,它形成的「拱橋」承托著足部前半部分,從左至右,即是橫跨拇趾至尾趾的方向。然而,正如有扁平足的人一樣,假如橫足弓的結構有所缺陷,它也會失去支撐重量的功能而塌了下來。如此一來,這些部位的韌帶便會時常受到過度的牽拉,尤其當站立和步行時,體重更會壓在這些本來不應承受太大重力的地方,最終會造成發炎。再加上人隨著年紀增加,腳底的脂肪墊會逐漸變薄,失去分擔壓力的功能,這亦會使炎症更易發生。如果炎症持續,其腫脹可能會刺激到附近的神經線而引致腳趾刺痛,使人以為腳趾有病,但其實錯不在腳趾。 由此可見,當遇上這種前足痛的時候,僅靠各種消炎方法是不足夠的。最徹底的辦法是選配合適的足底承托用品,以支撐橫足弓來分擔壓力。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