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聲波顯像 超聲波顯像診斷,在物理治療的應用愈趨普及。從前「照超聲波」,可能是為了作婦產科檢查,如觀察胎兒;又或是作內臟檢查,如腎、肝等病變、腫瘤和結石等。以上的大家都不會陌生,然而近年新開發的領域,就是以超聲波作肌肉及骨骼系統的檢查和診斷。 物理治療最相關的人體系統就是肌骨系統,當中涉及的疾病包括骨頭傷病、關節問題、以及肌肉、筋腱、韌帶和軟骨的創傷等。從前我們會依賴臨床測試和X光來作第一線的檢查,不過X光只能看見骨頭狀況,如骨折,或提示一些如腫瘤和鈣化等問題,但對大部分軟組織病變都貢獻不了甚麼有用訊息。如要觀察軟組織,我們可能要照磁力共振(MRI),但價格昂貴,而超聲波顯像的費用則便宜得多,而且不會產生輻射。最大的優點是圖像於檢查時是同步顯示的,不像X光和磁力共振般須待底片沖晒;同時,超聲波可在肌肉動態下進行檢查,對觀察肌肉活動變化有莫大幫助。 進行超聲波診斷時,我們會拿著掃瞄器,在檢查部位上游走,而影像就會即時在顯示屏上出現,,立即作出判斷,無須待底片沖晒。此時,假如想對螢幕上所見作進一步的確定或分辨,我們可在檢查區域上作一些按壓,或指示病人做一些動作,這是由於超聲波掃瞄可拍出動態片段,比起磁共振和X光的靜止圖片,它會更有效地告訴我們關節和肌肉的毛病,因為關節和肌肉都是活動的,它們的問題有時只會在動態時才彰顯出來。超聲波的實時動態顯像的優點,除了令診斷更精確,它還可應用在治療上:例如要訓練病人控制某組特殊肌肉,或某些深層肌肉時,螢幕上的肌肉活動影像便可讓病人即時知道自己的動作是否做得正確。 (此文章曾見於都市日報) 圖片來源: https://raysphysio.com/zh/diagnostic-ultrasound/
- 6 月 21, 2021
跑步減肥跑多久?
跑步減肥跑多久? 透過跑步來減肥是一個常用的方法。你們或許都聽過,每次起碼要跑上三十分鐘才能有效「燃燒脂肪」。這說法是正確的,但大家對其原理卻常有誤解。 不少人以為跑步時間到達二、三十分鐘後,身體才開始消耗脂肪來製造能量。但其實身體選擇消耗哪種「燃料」並非由運動時間來決定的,而是取決於運動強度,亦即跑步的速度。在低速時,身體會燃燒脂肪;高速時則燃燒糖份。因此,跑得太快,身體只會運用糖份,減不了肥;但太慢的話,雖然能夠不斷消耗脂肪,可惜速度有限,恐怕就算跑了很長時間也得不到明顯減肥效果。所以,我們要選擇以「中等」速度來跑,這時身體會同時燃燒脂肪和糖份。如此持續45分鐘以上,加起來的脂肪消耗總量才稱得上是減肥。 要計算出所謂「中等」跑速,大家可用以下方法:首先要計出自己的「最高心跳率」。方法是將220減去你的年齡。例如你40歲,便要將220 – 40,得出的180便是你的「最高心率」。然後再將「最高心率」乖以60%,即將180 x 60%,得出108。「108」便是你的目標心率。想有效減肥,跑步時的心跳必須達致每分鐘108下左右的範圍。 我們都知道,靜止時心跳大概為每分鐘60至80下。當跑速提升時,心率自然會增加。換言之,你必須測量著自己在跑步時的心跳下數,當它達到目標範圍時,你便要保持著這個跑速,因為這時身體燃燒脂肪的效率是最高的。 (此文章曾見於都市日報) 圖片來源: http://www.dianxinqiche.com/dmkt/8450.html
- 6 月 3, 2021
按摩咒
按摩咒 記得以前到過內地一所中醫院的推拿科觀摩,看見牆上有一張告示:「推拿以治療為目的,請不要為求身心舒適而要求醫師增加推拿時間。」 推拿也好,按摩也好,所指的都是一種以手法為主的治療方式,不過它們的起源不同,理論亦不同。推拿和按摩,當中包含不少學問,是一門專業的治療方法,不單是中醫師,我們物理治療師也會應用到。我們都以治療為目的。 以治療為目的,按摩的時間並不長。專業的治療師會對症下藥,針對患處,時間恰到好處。我從來沒有見過中醫師或物理治療師需要為病人按上兩、三小時。不過坊間確實有很多人按摩按上癮,過份地依賴按摩,動輒也要按上數小時,不按不快。他們聲稱自己很「受力」,追求大大力的按摩師。按摩師力氣不夠,他們會不滿意。 當這些很「受力」的病人來到我手上,我有甚麼感覺?可憐。我覺得他們很可憐。當我為每位病人檢查後,對他們的身體狀況,我心中有數。我會怎樣形容這些的軀體?只能說,從頭到腳,沒有一處是好的。 凡事應適可而止。藥吃過量會中毒﹔飯吃過量會過飽。按摩或推拿,從它們的發明至演變,無論是甚麼學說、甚麼理論,都沒有說過愈大力愈好,或者時間愈長愈好。科學一點,強烈的手法當然能夠即時舒解繃緊和勞累,但同時亦會製造新的創傷,因此如果過份依賴的話,身體根本來不及復元,最終只會變得愈來愈緊,於是只會愈來愈求大力,自始便墮入這個惡性循環的魔咒中,走不出來,相當可憐。 (此文章曾見於都市日報) 圖片來源:https://web.cheers.com.tw/issue/2019/depression/article/sport.php
- 12 月 25, 2019
怕不怕?
怕不怕? 一年前還以為自己畢業後前途會一片光明,一年後的今天,這羣快要踏入社會的大學生,每一位都顯得憂心忡忡。他們都說:「我很怕」。面對著這羣聽眾,我應該分享甚麼? 我畢業時,正值一次金融風暴之後。我們這一代見證了香港第一次經濟倒退:企業在裁員、政府在減薪、醫院在削人手、業主跟租客在共渡時艱。當時我沒有害怕找不到工作,亦沒有戀棧找到的工作,因為由始至終我都很清楚自己要走的方向,為了追尋喜歡的工作方式,我想建立自己的診所,忠於理想。 對於身邊人來說,這樣的一個年輕人要開設診所,是在發夢。十個朋友中有十二個反對:「你有沒有舊病人作基礎?有沒有相熟醫生為你轉介?有沒有跟醫療或保險網絡合作?」以上統統都沒有。可能因為我任性,可能因為我大無畏,為了熱愛的工作,我的診所就是這樣由零開始。 開始在一個復活節,一個難忘的復活節。小孩子在家裡等待教育署的最新公佈,心裡在想:「我們還要繼續停課嗎?」那是2003年,我的診所在沙士中開業。怕不怕?在乎自己的心態。或許今後的大環境不會太好,但要是我們老被大環境牽著鼻子走,我們只會一世惶恐,所以縱使世界像關節炎一樣,結構上再殘破,病情再難癒,只要緊記勤力運動、自強不息,發作時總能克服過去。 (此文章曾見於都市日報)
- 6 月 10, 2018
升學選讀物理治療
升學選讀物理治療 記得曾接受電台訪問,談論升學擇業。節目請來一位高中生,升讀大學有意選擇物理治療學,但心中卻有很多疑問,而我就為她一一解答。 近年物理治療學的收生標準頗高,同學要在文憑試獲得不錯成績才會被取錄,這令她有點畏懼。然而最叫她卻步的,卻是我們的必修科──解剖學。同學聞說解剖學上課時要面對屍體,她怕會受不了。沒錯,解剖學不能紙上談兵,我們要實在地掌握人體,必須有真實的「道具」。但其實我們不會將這些道具視為「屍體」,因為它們已經過處理,是「標本」。擺放標本的實驗室是一個大「雪房」,當中有多張放着標本的枱面,每具都已解剖為不同層次,由淺層到深層。這是重點科目,是我們的基本功。 節目上同學還問及,高中時甚麼科目對日後修讀物理治療有幫助?從學科的知識層面來看,生物科最相關,因為物理治療涉及大量人體結構的知識。再者,病理學亦牽涉很多生物學上的術語,因此假如同學在高中時沒有生物科的基礎,到大學時就必須加倍努力。那麼物理學呢?雖然「物理治療」包含「物理」二字,但相對生物學而言,物理學的應用較少,但亦有其重要性,因為它有助學習治療儀器的運作原理。 然而我還得強調,物理治療要讀得好,學科的知識還不及邏輯思維能力來得重要。第一天老師便告訴我們,要成為一位好的物理治療師,臨床判斷能力(clinical reasoning)最重要。意思是我們如何分析病人症狀、病歷、檢測結果等,從而正確地作診斷以至正確地治療。 (此文章曾見於都市日報) 圖片來源: 網絡
- 2 月 4, 2018
高科技機械臂
高科技機械臂 被瓦礫壓著救不出來,醫生要在災場進行即時截肢,犧牲手腳,保住性命;救了出來,如果四肢壞死,也要截肢。這些場面,慘不忍睹。少了一手、一腳、以今天的做法,多會裝上義肢,讓病人在外觀上和生活上靠向正常。病人裝上義肢,需要一段時間來適應和學習使用,這個訓練病人的重任,多年來都落在我們物理治療師身上,我們是專家。 記得看過一則新聞,話說外國有科學家研發了直接由大腦控制的機械手臂,並在猩猩身上測試過,效果不錯。研究人員指出,這項發明將造福脊髓受傷的病人。因脊髓受傷而癱瘓,大腦的指示根本不能傳至四肢,因此就算有更強的電子機械臂,它收不到訊號,也不會動。如今的突破在於新發明能夠直接接收腦部的指示,叫機械臂舉便舉、放便放。鏡頭中的猩猩,拿杯喝水,速度跟使用傳統的機械臂相若,叫人嘆為觀止。 驚嘆西方醫學的成就,叫人肅然起敬的是每項革命性的突破:從基因科學、幹細胞研究、推陳出新的手術方法等等,不斷地改變世界。一個醫學領域能永遠抬頭,是因為它永遠與時並進,緊隨世界而改變。這份精神很值得任何醫療界別反思。事實上,需要明白這個道理的又豈止醫療範疇,其實任何行業,只要是原地踏步,不思進取,很快便會被淘汰,縱然你曾經是如何輝煌過。古往今來,太多例子吧。 截肢後的復康和使用義肢的訓練,我們從來都是專家。今日是傳統義肢,是高科技機械臂,明天肯定是生物科技,是人工智能……我們的角色又會怎樣改寫呢? (此文章曾見於都市日報) 圖片來源: https://kknews.cc/news/83vm5o4.html
- 9 月 13, 2016
西環舞王
西環舞王 一位病人告訴我,她十多年前開始有腰痛,後來她學了跳舞,一跳便跳了好幾年,在這數年間,腰痛消失了。到了近年,自她再沒有恆常習舞後,腰痛又再出現。我問:『你跳的是否社交舞?』她點點頭。 社交舞跟腰痛有關?當然這並非必然關係,但她的經歷卻令我有此聯想。其實我對社交舞所知不多,唯一跳過的只有Cha Cha。那是我中學時代的事了。一次代表班在早會上表演,勉強學了數個Cha Cha 最基本舞步便上台演出,結果竟然贏得『西環舞王』的美譽,氣勢一時無倆!但我之所以被稱為『舞王』,實非因為跳得好,而是因為其他同學跳得更差!說實話,我對社交舞的認識真不多。 其實病人的經歷叫我腦海中浮現的景象,是一男一女,挺胸收腹,站得筆直的跳舞姿勢。我想好像是有這一種舞姿吧。無論如何,我的焦點在於那個『挺胸收腹』的動作。這可能跟預防腰痛有關。『收腹』這看似相當簡單的動作,其實運動了不少肌肉。這些肌肉所指的不是健美先生、健美小姐腹前的六塊腹肌,而是腹腔裡面的深層肌肉群,和骨盆底部肌肉、會陰部肌肉,以至臀肌和大腿肌等等。它們的共同工作就是支撐著腰椎,牢牢地保護著它。事實上,有很多長期腰患的病人,他們的這些肌肉統統都變得很薄弱。反之,努力鍛鍊腹內及盆腔肌肉的人,腰痛亦會逐漸減少。社交舞的挺胸收腹,看來跟這個原理有所關連吧。 (此文章曾見於都市日報) 圖片來源: https://pixels.com/featured/do-the-cha-cha-cha-rosencruz-sumera.html
- 2 月 23, 2016
寒背人戴寒背帶
寒背人戴寒背帶 寒背,是一個壞姿勢,大多由壞習慣引起。坊間有一種健康用品叫『寒背帶』,它看上來似是一件小背心,像書包一樣有兩條肩帶,穿在背的上半部分,然後才穿上外衣。寒背帶有兩類,一種是以具有彈力的索帶拉緊背部,令上半身挺直;另一種則靠著一塊較硬的金屬條,支撐著上身。但無論是哪一種,其原理都是要讓上半身不再向前彎曲,要昂步挺胸。 有人會問:『那麼,寒背帶的作用是否就是將彎曲了的脊柱撐直,逐漸把它矯正過來?』這說法不完全正確,他大概是把人體脊柱想像成一株植物吧。雖然我不太懂園藝,但我見過,有時候一些植物因為長得太高,又或因缺乏水份,莖部會支持不住而垂了下來,沒精打采。為了要令它再次變得畢挺,我們會用木條等東西來撐起它。然而,寒背帶並非一件堅硬的盔甲,而脊柱亦非一件不會活動的死物,因此以為單靠日夜戴著寒背帶便能將背部撐直,實在是太天真的想法。其實寒背帶真正的意義,是提醒你要改變你的壞習慣。 戴上寒背帶,一點都不自在,很多使用過的人都討厭它負加在背上的束縛。但其實這種束縛是一個訊號,時刻提醒你的背肌要勤力工作,不許怠慢。我想強調,導致寒背日益加深的壞習慣,全在於背肌軟弱無力。當背肌無力,它會容易疲倦。它愈易疲倦,人便愈不想站直、坐直,這誠然就是一個惡性循環,讓肌肉愈來愈懶。因此佩戴寒背帶只不過是手段,終極目的是要呼喚沉睡了的背肌,叫它重新振作。 (此文章曾見於都市日報) 圖片來源: https://kknews.cc/health/v9r69q4.html
- 7 月 17, 2015
長短腳
長短腳 人體其實不一定是左右對稱的。左右腳,可有長短之分别。醫學上「長短腳」可分為真性和假性兩種。 真性長短腳,顧名思義,是左、右兩腿的長度有真正的差距。我們有特定的方法來量度所謂真正的腿長,這跟大家在時裝店買褲子時,店員量度客人腿長的方法是不同的。無論如何,事實上很多人的腿長都有少許差異,但假如左右的差距少於1厘米,我們都視作可接受的範圍,否則便會建議病人穿上特製的鞋子來提升短側的高度。這種調節十分重要,因為它使雙腳長度變得等同,從而平衡了人體左右兩邊的壓力。大家可想像,如果某人的左腳長,右腳短的話,為了保持軀幹垂直,腦部的本能是指示身體作出某種調節:例如將腰部彎向左邊、或左膝曲起一點、或左踝和足掌向內翻多一點(像扁平足一樣)等等。這些自我調整雖然維持了身體平衡,但它卻扭曲了很多關節的正常受力狀態,使它們不是受壓力過量,就是被牽張過度,最終當然得不到好下場。 另一種所謂的假性長短腳,意思是左右腿本來是一樣長的,但基於某些原因,它們看起來好像有差别。有學者提出以下可能性:盆骨裏有兩個關節,左右各一,它們某程度上是連繫著雙腿的。此關節可因跌傷、扭傷或婦女分娩等因由而出現錯位。錯位,即是關節偏離了原來位置,因而引致連繫著的大腿關節也受影響,出現了位置上的變化,使雙腿看上來有長短不一樣的外貌。理論上這種假性長短腳是可醫治的,方法是調整罪魁禍首的盆骨關節,令它們「復位」。 (此文章曾見於都市日報) 圖片來源: 網絡